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连载一|看得懂这个,你才敢说自己是合格的于都人!

    信息发布者:吴连香
    2017-09-22 06:19:15   转载
    古代的于都这是清朝同治十三年(1874年)县志上绘制的于都地图,群山绿水中,被城墙环绕的就是于都县城了,自千年前县治落至此,于都就是这个模样了,东南西北城门一个不少,周围什么生佛寺、社稷塔、水南塔一个不少,雩山钟灵贡水扬清,庇佑着本县的人民。这个坐落在中国南方红壤丘陵里的小县城,在一百年后,变成了这样。红四军、赣南省委,地名下面一个个括弧里的字眼,告诉我们这里曾经不凡的历史,于都,也不仅仅只有长征。二十世纪末,于都的发展那次远征从这出发半个世纪后,小城慢慢迎来了发展,老城中大街小巷里是各个机关单位,边缘也出现了电影公司、保险公司,东方红大街依旧繁华,红旗大道上布满了了各种那个时代的企业——食品公司、土产公司、副食品公司、烟草局、酒厂、罐头厂、外贸公司。城北一条新的大道经过(323国道)就是现在的长征大道,长征大道和红旗大道交汇处开始变得人流密集,因为汽车站坐落于此。那时候的于都,南北的乡镇往来必须要跨过一条天堑——贡江。贡江说大不大,但也不小,当年红军长征从八个渡口渡过贡江,可是忙活了好一阵子,飞夺泸定桥那还起码有桥,咱贡江这只能摆渡过去。全于都,就只有323国道有一座桥老于河大桥联通南北。于河大桥于都渡口长亭外,古道边,芳草碧连天,这时的于都人,马子口就是他们的长亭,这里也是县城一个制高点,左边一路顺着中医院下去经过古田、窑塘,北上去往岭背、仙下、银坑这些乡镇,右边一路经过化肥厂,从于河大桥跨过贡江,才能去禾丰、梓山、盘古山这些乡镇。90年代,随着市场的开放,改革春风也经过绵延小山,终于来到了这里,长征大道开始迎来发展,政府带头,企业助阵,第一次,于都有了十层以上的高楼,公安局、丽华大酒店、祥城、福鑫大厦、欧阳大厦、金都商厦、法院、各个银行,沿路排开,很是气派,新的公园也有了。90年代长征大道(图中粉色大楼为现邮政局旁大楼)宽阔笔直的大马路,高高的灯塔,那时候第一次进城的人觉得一切都很高大上。那时候,齿轮箱厂、糖厂、化肥厂都是响当当的名字,也是除了钨矿、水泥外于都的支柱企业。越来越多的人口不断涌入县城,县城也开始扩张,长征大道以北掀起了一阵自建房小高潮,光鲜的大楼背后,一条条小巷子罗网般密布,第一批发财的人,涌往这座县城的最高点,龙脑,这里涨水时淹不着,也远离老城区,家家建起了自己的小楼房。二十世纪渐渐步入尾声,323国道开始第一次改道,因为长征大道已经太过拥挤,从以前的绕城路成了主干道,全县的交通枢纽。这次,323要在进城前就过河,新的大桥建起来了,恰巧,当时领导人路过附近,大桥有了名字——长征大桥。大桥通车成了全县最大的新闻,数万人来观看通车仪式那个时候,一条路,一座桥都是了不得的大事,更是深刻改变了南北两岸于都人民的出行,说不定那时侯你的父辈就在这张图里面。于都要打长征牌,仅靠一座桥,一个公园是不够的,还好我们不缺历史资源,收拾收拾,长征第一渡建起来了。刚建好的第一渡,只有一馆一碑一石,还有一个留下来的渡口和一块小草地。世纪之初伴随着新的大桥开通,第一渡的建立,东方红大街又一次涨水,21世纪的钟声敲响了。更多的人来到这个县城追逐财富,政府也开始大刀阔斧准备好好干一场。这一次,人们把目光投向了西边,顺着323国道的方向,那边通往赣州,一个更大的城市,更多的希望之地。上图为2004年于都县城,下半部分从左到依次为翰贤楼(党校)、公安、丽华。城市扩张,道路先行,两条大道划开了城市向西扩张的轮廓。从长征大桥的桥头出发,一条沿江大道开始向西铺开,县里的人们从此发现一个散步的好去处,每到傍晚,散步大队就顺着大道边上的河堤来回。长征西路(红军大道),则进行的比较快,财政局,教育局,规划建设局开始往这儿搬,工贸城、乐都也已经建成,大华中学在城郊中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,县委更是先行一步,带着县宾馆搬了过去,按照全中国的经验,于都又有了一个市政广场。县委和县宾馆初次建成的长征广场刚建好的长征广场,很是荒凉,毕竟远离老城区,但建成仪式上,还是搞得很热闹,毕竟是全县难得的盛事,各个单位,各个学校以及所有围观群众,汇聚到这个广场上。广场,似乎是城市专属的象征,这又是全县的一件大事,巨大的充气拱门,高高飘扬的气球。世纪之初的于都,成了明星县。城市要发展,就得有人气,在大家手头都不充裕的年代,没人会去买老远的房子,那就用教育来吸引人,城郊中学卖给了大华中学(现在的于都三中),拉动城西的发展,新的于都二中在县城那头落地,遥远的马子口下面,对面的化肥厂开始搬走。城东没有发展,城西却开始大动土木,于都,已经有工业园啦。经济发展,无工不富,工业才能快速拉动经济。大家左看右看,于都被贡江半环,周围都是群山,可用的地太少,刚好大桥修好了,于是工业园的地址确定了,河对岸的渣林岗,芦山、渣林两个村被选为工业园用地,大片土地被平整,修起了方格式的路网,县里开始招商引资,原有的企业也搬了过去。随着工业园的建设,新的大桥也渐渐成形,沿江大道一直修到了宝塔脚下,和长征西路不同,沿江大道没有任何机关单位,沿路的土地统统卖给了开发商,一期,二期,三期,阳光水岸一直建到广场。然而人们的兴致却不在于此,每天清晨和傍晚,沿江大道成了壮观的竞走大会。与这边热闹的烧烤摊对比,是那边黑洞洞的工地。城西的发展一直不尽人意,城东也鲜有进展,化肥厂和周边农田空出的地成了两个小区——丽水明珠和水岸新城。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